对于在职研究生教育本质的探析

2014-11-13 11:20:5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职研究生教育本质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在分别考察在职研究生教育“静态”和“动态”状态下所表现出的独特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特征内在关系的进一步分析而得出有关结论。中国在职研究教育信息网老师分析说,我们需要考察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状态”本质和“运行”本质,并揭示二者间的内在关系。

对于在职研究生教育本质的探析

1、“学术性”体现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状态”本质

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状态’,主要包括群体构成状态、过程环节状态以及目标达成状态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在职研究生教育都呈现出典型的“学术性”特征,具体阐释如下:(1)群体构成的学术性。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及教学的机构,它是由一群学有专长的学者及学生所构成的“学术社群”。②而作为大学内部最高层次的在职研究生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以知识的发展与创造为追求目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术群体。(2)培养环节的学术性。在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呈现出鲜明的学术性。在入学标准上,不但要求具有本专业深厚的知识功底(要求在入学考试中笔试成绩靠前),同时又要求具有良好的学术潜质(通过面试进行判别);在培养过程中,在职研究生教育课程的各种实施形式,乃至学术氛围的营造都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在论文阶段中,无论是对其撰写,还是进行评价,都具有极强的学术色彩。(3)目标达成的学术性。在职研究生教育直接指向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创新性人才的基本前提就是一名学术型人才。

支配着大学的根本是学术。“学术是大学的边界和起点,大学的一切问题都需要从学术性上加以说明。”①大学中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尤为如此。我们认为,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呈现出的任何状态,都必将具有学术的特质,因此,“学术性”是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2、“探究性”体现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运行”本质

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运行”本质考察的是在职研究生教育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运行”主要体现在两类活动中,一是科研活动,另一是教学活动。我们认为,这两类活动都具有“探究性”的内在属性。

第一,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科研活动具有探究性。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科研活动与科学家从事的科研活动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或者本身就是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以验证、获取知识以及培养初步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本科生教育科研活动有着本质区别。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科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发展知识、创造知识,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必须通过对所从事活动的不停探究。“探究”是科研活动的实质所在,科研活动只不过是“探究”的一个载体。

第二,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活动具有探究性。“通过科研进行教学”、“在研究中学习”己使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浑为一体。事实上,即便是最一般意义上的在职研究生课堂教学活动,也具有探究的属性。最新版《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定义为“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②从后一种意义上来看,致力于高深知识建构以及科研方法领悟的各种在职研究生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探究属性。

在1809-1810年关于创建柏林大学的备忘录中,洪堡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引人注目的思想:“高智力机构的一个独特的特点,是把科学和学术作为最终不可穷尽的任务,这意味着它们要从事于不停顿的探究过程。”③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在其高层次,“一个不停的探究过程”处于控制地位。大家都是探索者,教师和学生完全是科研的伙伴。④由此可见,“探究性”很好地体现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运行本质。

3、“学术性”与“探究性”二者的联系

要探讨“学术性”与“探究性”二者间的联系,我们首先要弄清“学术”和“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究”是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及人自身的探索与研究;而“学术”则是与“知识”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真谛的探求与认识,它既指知识活动过程,也是知识活动的结果。

探究是“作为一种知识活动过程”的学术的内在要求。尽管学术活动的内容多样,但无论从事哪一类学术活动,只有以探索和发展知识为基础,将探究贯穿于活动之中,并作为从事活动的灵魂,这样的活动才真正称得上是学术活动。同样,只有将探究知识作为自身使命的机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机构,否则就成了学术成果的转让机构。一种学术活动,只有具有一种不停地导向新的探究的机制,这种学术活动才具有内在的生命力。

探究以“作为一种知识活动结果”的学术为其基础。“作为一种知识活动结果”的学术,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相比,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学术是一种普遍的知识,只有揭示普遍意义的知识才是一种学术;二是学术是理性的而非感受的,只有出自于人们理性思考的,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理论的知识才是学术;三是学术是高深的知识而非常识性的知识,是人类在不同时代认识客观世界所达到的最高程度。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知识活动结果”的学术具有高深性和前沿性等特点,探究只有奠基于这种意义的学术基础之上,其活动才具有真正价值。

由上可知,凡是学术性的活动,都内在地具有探究的属性;而任何探究性活动,不但奠基于现有的学术,而且直接指向新的学术成果。“学术”与“探究”的关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互相说明,互为补充,共同深化着对方的内涵,并由此导致了一个新的名词—“学术探究性”的诞生。

“学术探究性”是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所在,这不仅是因为其直接来源于“学术性”与“探究性”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状态”本质和“运行”本质,是逻辑推演的结果,而且,对在职研究生教育本质的这一规定,它也能使我们更好地领悟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实然状态。事实上,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状态”与“运行”是不停转化着的,二者不可截然分开,因此对其本质分别进行描述,与其说是一种实然的体现,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需要。“学术探究性”的在职研究生教育本质基于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状态”本质和“运行”本质的分别分析基础之上,但它并不只是“学术性”与“探究性”二者内涵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其内涵的整合与深化,它能更好地解释在职研究生教育中的各种现象,是在职研究生教育“最独有、最一般、最稳定的性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