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管理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公共管理
专业代码:120400
一级学科: 管理学类   二级学科: 公共管理

当今公共管理课程组合背景的利弊分析

2015-02-27 21:02:02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全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学科专业,重新颁发((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新设置管理学科门类以及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学一级学科,将隶属于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政治学中的二级学科—行政学更名为“行政管理”,并与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等二级学科专业一起归入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学科系列。这为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调整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从原来服务目标较窄的事项管理方向转向适应面较宽的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适应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向现代化发展,建立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相配套的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机制,指明了新的专业生长点。与此同时,不少高校抓住高校扩招的机遇,根据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变化,通过原有或相近专业归并、改造和增设的办法,积极开辟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学科。经过儿年的探索实践,在人才教育教学方面已初见成效。但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追求办学规模效益,在专业设置上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教学安排囿于教师原有的专业背景,课程组合仍受制于公共行政范式,还没有完全转向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范式的视角,核心课程体系“大同小异”,且各有利弊。

1、由传统政治学等演化而来的专业课程体系带有浓厚的纯政治理论色彩

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的名牌综合性大学,他们在开办政治学、哲学乃至行政学等专业教育中,形成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以培养政府官员或政治理论研究人才为主旨的目标模式,具有第一流的师资力量,从社会科学基础偏向政治学,从政府研究的角度设置相关学科,高起点的理论水准、环环相扣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府行政理念、正式制度安排和计划指令思维,这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适应政治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政治资源,努力培养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人才,一些大学将政治学、行政学等专业作了调整,更多的是采用开办复式专业—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并将行政学改为行政管理,一并纳入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教育范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倾向于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政治哲学以及相关行政理论,这无疑有利于原有师资力量的发挥,但多半限于政府管理与治理“是什么、为什么”的基本理论层面,而从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运作的角度,对经营决策和各类技能的研讨和教学显得严重不足,这与当今公共服务职业化的需要相悖,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政策形成和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和个人网络分析能力,很难使其对政策内容和执行结果进行评价,更谈不上具有指导或处理能力。

2、由专业管理学裂变而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承袭了较多的原有课程配置

2000年前后,一批拥有管理专业的工、农、林、医、经、管类院校,对专业管理类本科发展方向进行重大调整并启动运作,以开办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教育将学科专业做大做强,反映在办学途径和专业设置上各有选择:

(1)农业院校将隶属于农业经济系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划归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学院,并增设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新专业。从土地资源管理现有课程组合看,学科类基础课新增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专业主干课为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学、不动产估价等。毋庸置疑,这些都是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实用知识,但从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角度考察,较多的原有课程挤占了颇具特色的公共类新课程,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掩盖了对“三农”的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的专长教学,可以说,这样的专业课程调整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2)经院校的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教育由原财经系的专业改造和新增后开办,一种是设立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其中有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系,与财政系、投资系并列,在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系设立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另一种是独立设置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学院,将原有的金融与保险专科改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新辟公共事业管理。就两种专业课程总体设置看,秉承传统学科优势,紧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经管理需要,开设了较多的财经管理及运作规程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岗位实用性,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何走出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创新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下的财经管理公共性,在学科理论、工作经验、课程体系上充分体现专业性还有待探索。

(3)院校的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教育则是将原有的教育管理专业一分为二:一是师范类公共事业管理—面向各类国民教育系统培养人才,打破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学学科教师职业的限制,为基础教育、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学习的教育、企事业培训及其社会力量办学等机构与组织输送人才;二是非师范类公共事业管理—社区教育与管理。当今城乡社区建设正向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开放型的方向发展,对经过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专业管理与教育人才的需求,已从理性上的认识转变为工作上的实际需要,并从对主管人员的一定数量的需求逐步转向对一般的泡括非公务员身份)管理与教育人才的大量需求,这无疑为社区管理与教育专业的生长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环境,也为该专业毕业生个人的发展开辟了美好前景。但是,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幅度大,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厘新节奏慢,现有“学科教师”为“管理工作者”所替代还有困难,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教育学学科的影了。教学计划上以“拼盘式”的相关课程为主,公共事业管理方向的教育管理、社区教育的课程脉络显得不够清晰。因此,很有必要围绕新设定的专业目标,寻求公共事业管理框架下教育管理与社区教育知识体系的有力支撑。

3、应学科发展之势而新增设的专业课程体系难以充分体现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功能

早在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曾进行院系调整,学科设置较多仿效前苏联模式,将文科与理科合在一起开办综合性大学,工、林、医、师、农等学科单设学院而白成体系运行。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升格、扩招、合并蔚然成风,逐步形成学科组合多元化、教育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模式,不少高校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开办社会学科和管理学科,新设社会学、行政学、管理学类专业。到了90年代末期,为赶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学科发展的新潮,在上述新辟专业基础上通过调整改办的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二级学科,显然与本校传统学科优势不尽吻合,尽管这些新办专业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但迄今在专业课程上尚未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表现为课程组合上更多的趋同性,同类课程教材在不同高校别无选择的通用性,还没有完全打造不同高校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的品牌,难以充分体现人才特色。再则,很多家长或考生在报考大学的志愿选择上,仍对传统学科品牌专业认可度高,选报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的人不是很多,从沪宁两地10所高校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办学规模看,一般每年每个专业一个班为30至40人,且部分学生是服从调配而录取的。

当今公共管理课程组合背景的利弊分析

经调查分析笔者认为,不同类型高校在开办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教育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已拥有一批理论较为精湛、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科研成果丰硕、课程设置有了更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高层次、多视角的理论和实践平台,也为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人才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学术基础。值得研究改进的地方是,不同高校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下的二级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脉络雷同性强,不注意将本院校传统学科基础优势渗透到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突出特色。虽在教学中有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基础理论教学多为通用教材,而体现人才特色的技能课程教学相当薄弱,长此以往,势必会产生这样结果:一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大而全”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知识不足;二是学生不伦不类,既缺少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知识,又没有过硬的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技能,就业去向不明;三是“清一色”的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知识结构,给社会不同种类的人才选择制造了瓶颈,而对求职者而言,又会出现新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