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管理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
专业代码:120300
一级学科: 管理学类   二级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科发展及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2014-11-22 13:37:40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1、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

学科竞争力主要靠学术队伍的知名度和标志性科研成果来体现。一支强有力的学术队伍绝对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一般研究方向稳定,在某一领域有系列成果和逐步完善的学术建树;一个标志性的成果一般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范围,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区域和边界,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特殊独到的学术思想,决不是遍地开花,夏摘樱桃秋摘梨。根据华中农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科以往的研究基础,笔者建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进行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经济、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农民收入与扶贫开发儿个方面的研究。立足中西部、服务‘三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应成为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2、坚持以学科队伍建设为根本,倾斜支持培养学科团队,形成人才优势

学科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目前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大部分教师都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80%的教师都有了可以支配的科研经费,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把各种分散的科研资源整合,形成方向稳定、领域稳定、边界清晰的学术团队。为此,建议一方面以国家级课题为核心,把各种科研资源绑定使用,以科研建团队,以科研带队伍,经过激励、约束,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形成3-5个科研团队,选拔培养出35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物。另一方面,千方自计弥补人才短腿,力争把优秀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去留学,让他们追逐学科前沿,与外界广泛的交流,为今后承担国际性的合作课题以及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科发展及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3、积极搭建学科平台,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良好的学科平台,浓厚的学术氛围,宽松的政策制度环境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来说,除了应有的信息平台和计算机软件、硬件配置以外,笔者认为,学科平台建设和学科发展环境营造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力争建成稳定的校外科研教学基地。通过进行第一手科研资料的长期连续积累,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色。第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目前华中农大经管学院对申报课题命中、获奖成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都有一套奖励政策制度,但是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即没有形成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的约束机制,建议把科研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淘汰机制配套使用,要营造一个优秀教师既是科研强手,又是教学能手的氛围。第三,创造较好的科研条件。要控制本科教学规模,按教育部的要求修改教学大纲,调减本科生的授课总课时,把青年教师从繁重的本科教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问、有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4、加强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力争规范化和制度化

现在的研究生多了,学科点多了,规模大了,层次多了,如果不加强管理,学风问题、质量问题都会产生。首先要从制度上规范,提倡过程和效果的统一,明确研究生的质量标准。华中农大生命科学院连续儿年执行博士研究生以SCI论文换答辩资格,结果发表SCI论文数量大大增加。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不仅要重视质量,严格执行标准;而且要注意过程、注意培养环节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博士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国家队,是学科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要注意他们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且要重视他们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只有老老实实的完成培养环节,才能为发展蓄积力量,奠定基础。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质量考核标准。现在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除了课程考试以外,就是一个公开发表论文的考核,这个标准随着时问的推移已经有不少问题,建议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分会制定新标准,形成课程学习考核、科研能力水平考核、学位论文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的复合型考核体系。第三,要加强研究生的纪律管理。现在有些研究生是不是都在搞学习、搞科研很难说。据笔者所知,有在外打工的、有在公司兼职的,也有经常不来学校学习的。现在许多学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不管你在不在职都要求博士生、硕士生必须在学校全脱产学习半年或一年,否则取消学籍。我们能不能从06年入学开始,对新一届的博士、硕士也提出这样的要求,以加强纪律和学籍管理。第四,要明确研究生的指导教师、院学位委员会分会、校学位委员会、校研究生主管职能部门、院系、学校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能和职责。我们长期提倡研究生是集体指导、导师负责、院系主管,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院系的权利很有限,导师的权利很有限,管理中有言区、有真空,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第五,在研究生中引入优胜劣汰机制,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普及教育。美国在注册的博士中,大约只有25%的人可以最后拿到学位;在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平均学习的年限是7.1年,1997年平均是6.9年,而我们的博士研究生两年半到3年就毕业,实际从事研究的时问仅有1年到2年,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但100%的毕业,100%的通过答辩拿到学位,没有淘汰机制,没有竞争机制,因而质量就很难保证。

5、调整、改革、充实、提高,建立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分析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其中有许多可肯定的成功经验,但是也有许多需要改进与提高的地方。特此建议,第一,调整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把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理论人才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培养,要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级专门人才。第二,要改革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是研究生获取理论、知识、信息及能力的重要渠道。目前的研究课程针对性不强,前沿知识不强,偏重于共性培养,对本科课程与硕士课程、博士课程之问的分工与衔接研究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基础不够宽厚,发展的后劲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因此,一定要改革。首先,要保持特色,重点建设一批核心骨干课程;其次,要优化课程结构,更新一批课程;再次要进行中外研究生课程设置对比,新建一批课程。第三,要充实研究生的教育内容。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应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研究方法,积极的创新精神。根据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应该充实研究生教育内容;在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方面,应该做到重基础,宽领域、善选择;在学生的科研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现在经济计量学方法、系统论的方法、运筹学的方法,博弈论的方法和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定要将这些内容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至少掌握一到两种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科研动手能力;在创新精神培养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要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于以批判的观点研究事物和现象,敢于挑战自己,不满足现状,不断的为自己制定新的目标。要倡导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前沿性和探索性。加强经济发展史与中国经济形势教育,组织经常性的学术研讨会,吸收博士生参加导师的课题和各类学术会议,参加课题申请,进行经济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批判等。第四,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提高:一个方面是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要提高,另一个是研究生自身的教育质量要提高。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问题。朱铭基同志1992年在给庆祝清华大学电机系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写道,“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已然后正人。”所以我们说提高质量,首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第五,要建立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两段分离式教育和“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研究生入学以后先是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专业方向教育,然后结合论文开题再安排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人为地把研究生教育分为专业教育和研究性教育两段分离式教育。在研究性教育阶段学生按照导师的指导要求进行学习和研究,以致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张扬不够。所以,要建立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两段分离式教育为全程融合式教育;改以师带徒为群策群力、集体教育、环境育人,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