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在职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背景

2015-02-10 11:49:41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自198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最近的10年间,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规模呈现出发展的高峰期,截至2007年,我国双证在职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了150万人,培养规模仅次于美国。然而,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协调发展。

由于70, 80年代,我国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员匾乏,因此各个学科的双证在职研究生主要充实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这大大缓解了我国教学、科研机构人才匾乏、断层的状况,为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形成了我国长期以来以单一学术型、科研型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主导的惯例,造成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目标单一、学位授予规格单一,就业流向单一等一系列的弊端。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这种单一学术型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未受到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挑战。随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短缺状况的逐步缓解,社会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断变化,高校沿袭一种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原有单一的学术型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所培养的硕士双证在职研究生,不但不能解决社会各行各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相反,毕业硕士双证在职研究生出现“虚假过剩”现象,一方面有些专业的学术型、科研型硕士生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硕士人才又严重短缺,这造成目前我国硕士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结构性供需层矛盾的局面。另外,由于各高校师资力量与专业发展的不均衡,也使得一些高水平的人才得不到更大的提高。

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双证在职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的重心应加快调整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上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在培养教学、科研岗位所需人才的同时,大力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性人才”; 2002年5月,《中国学位与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出台的《中国学位与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一(2002-2010)》中,针对改进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的部分指出:“要明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目标,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依据社会发展不同需要,对于双证在职研究生不同的培养规格、不同的培养层次、不同的培养类型等进行模式创新和培养制度创新。要改进目前己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之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类型并举,应用型、复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面对新的时代对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建构起创新型的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企业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主体,另外,各研究院、所等机构以及国外资源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力量。在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实现高校与这些机构的深度融合,符合我国目前的教育方针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当前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双证在职研究生的有效途径。联合培养双证在职研究生,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解决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双证在职研究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联合培养双证在职研究生,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使双证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双证在职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