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职MBA学位教育缘起和演进

2014-08-16 12:08:53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相当普遍的发展,使中国高等管理教育开始萌芽。然而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的高等管理教育没能获得充分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教育主要有两类:一是工科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偏重于生产技术管理,属微观管理教育;二是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的经济管理教育,主要培养各级政府部门和国营企事业的经济管理干部,偏重于部门经济管理,属于宏观与微观兼顾的管理教育。在管理机制、管理的态度和管理能力上都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中,管理教育受到极大的削弱。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企业开始走向市场化。政府和企业职能与权限得到逐步分离,企业开始大胆主动地进行投资与运营决策。因此,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学习新的经营管理技巧成为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

初创期间

1982年,中国政府与当时的欧共体达成协议,由欧共体在20年内每四年出资400万美元作为教学基金,帮助中国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工商管理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即现在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该项目由中方负责学生的招收、管理和后勤工作,欧共体专门成立教学理事会负责教学和管理工作。这种以外方院校负责教学、中方院校协助管理的中外合作的在职MBA学位教育,限制了发展规模,市场对新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另外,国外的在职MBA培养模式下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管理技能也并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市场条件。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在职MBA学位教育经验的基础上,199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设立在职MBA学位和试办在职MBA学位教育,1991年9所高校开展了在职MBA试点教育工作,这标志着中国在职MBA学位教育的真正开始。首批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院校。最初的9所大学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三所大学是在职MBA学位教育的主力军。我国先后分3批(试办在职MBA学位的院校从1991年9所发展到1993年的26所和1997年的56所)共批准56所院校为MBA学位教育培养单位,使我国的MBA学位教育有了一个新的发展。1994年10月,国家在职MBA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本着监督管理、鼓励支持的态度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在职MBA学位教育,年录取人数扩大到2,552人。

1997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我国开通了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干部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在职MBA学位”渠道,并实施了在职MBA入学全国联考(GRK)。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在职MBA学位教育的逐步规范和一系列适应性改革,使我国在职MBA学位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发展阶段

我国的在职MBA学位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十分快速,仅2001年在校的在职MBA学员就达12,000多人。但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在职MBA学位教育发展趋势却呈现出由热而冷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03年在职MBA全国报考人数则比2002年下降了11%,2004年全国报考工商管理学位的人数为35,777人,较2003年的44,157人下降了20%,在职MBA报名人数连续两年遭遇“寒冬”。从目前在职MBA学位教育的发展态势分析,中国在职MBA学位教育正处在一个较为关键的分化时期,既有机遇也存在潜在的危机。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我国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对MBA学位教育的使命、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促进课程统一,2006年6月7日教育部指定了管理研究生院必须开设的9门核心课程和至少5门选修课程。教育部规定,管理专业学员必须完成所有9门必修课程后,才能获取学位。2006年,中国大多数管理学院都熟知教育部的此类方针,并清楚理解管理教育的本质及在职MBA学位教育的目标。

至今,我国在职MBA培养院校已增至127所,每年的录取人数2万多人。而且在职MBA的攻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批准了30所院校可以招收在职EMBA,也就是高级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在职MBA学位,主要以面试为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