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教育培养体制: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2015-10-20 16:52:01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职博士教育培养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三点,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老师分析如下。

1、规模速度与GDP增长相适应。1999年以来我国在职博士教育增长势头迅猛;1999年年增长率为27% ; 2001)年一2002年均为35 % ,2003年也在30%左右,在校生人数达60万,显然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在今后的发展中,在职博士扩招的步伐可适当减缓,进人适度稳步发展阶段,着重于内部学科专业和层次结构调整,基本与我国GDP增长速度相当。初步预测到2020年我国在职博士在校生人数翻一番为120万,其中2004-2010年增长率年平均增长为10%左右,2010-2015年5%左右,2015-2020达到3%左右。

2、专业层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方面要围绕国家重大项目和战略需求,凝聚相关学科的优势力量,培育、扶植新兴学科。另一方面,要应对世界产业结构转移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要建立学科专业预警制度,依据就业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先于市场变化发布学科预警,超前预测和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同时建立学科专家咨询评价机制、用人单位专业更新反馈机制以及学科专业定期更新制度,避免高校低水平设置过剩专业和盲目上新专业。

根据实际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职博士的层次结构比例还不十分合理。美国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比例是25:10:1,而我国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是36:4.2:1。在美国,10个硕士中才选拔培养一个博士,而我国4. 2个硕士就培养一个博士,需要调整层次结构。

3、培养模式多样化。

(1)加大专业学位培养力度。除科学学位外,在我国应加大应用性专业学位的培养。目前,我国授予专业学位在职博士的数量仅占12%左右。应逐年增加专业学位数,建议比例为SO%一60%。并根据专业培养特点适当缩短某些专业的培养周期。

(2)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培养。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培养,即学生在学完了规定的基础课后,直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由企业指派导师辅导论文。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从制度层面上突破高等学校封闭的办学体制,在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适应生产实践需要,从而撬动现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制度变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在职博士培养新模式。

(3)建立大学后终身教育体系。在发展全日制博士教育的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大学后培养制度。为在职人员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提供包括论文博士、在职博士课程证书、非全日制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在职博士教育,并不断扩大在职人员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使大学后高层次人才拥有量占就业人口1/3左右,以适应我国作为世界产业梯度转移重心对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需求。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