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弱势学科在职硕士协同创新培养体系的多主体合作分析

2015-04-23 22:59:32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在职硕士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知识传授、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为一体,单一培养主体内部往往不能具备在职硕士创新培养所需的全部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突破封闭培养模式,积极整合校外资源,加强与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多主体合作。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己成为提高在职硕士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应突破国别限制,积极探索适合高校发展实际的国际化在职硕士培养模式。这必然要求高校弱势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构建在职硕士教育的多主体合作。

多主体合作是指加强弱势学科在职硕士与相关导师、其他院校、实践基地、研究所、企业单位等多种协同主体的合作交流,从而形成导师协同,校校、校基、校所、校企协同以及国际合作协同的培养模式。从合作主体的国别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国内主体合作与国际主体合作两个方面。

(1)国内主体合作。

国内主体主要包括高校内部的优势学科、同区域高校的特色学科、国内知名大学的相近学科以及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由于上述主体在学科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在职硕士培养方面己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吸引了一批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导师,也具有较好的在职硕士教育资源,因此高校弱势学科可以主动与这些主体进行合作,在在职硕士访学(如建立在职硕士访学基地)、课题研究(如联合中报课题)、导师互聘、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国际主体合作。

国际化既是在职硕士教育的世界趋势,也是时-代特征。高校在坚持“适合”的前提下,可以理性地选择国际化合作的对象。一般而言,高校可以选择办学理念相似、定位相近、学科相关的国外高校作为合作主体。高校弱势学科国际合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通过国际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国际一流创新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如联合中报课题,共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二是通过直接互派在职硕士到国外高校学习交流、邀请国外专家讲学、组织国际会议等方式来加速弱势学科的发展。通过多主体合作,不仅能增强高校弱势学科发展的后劲和竟争力,而且能提升弱势学科在职硕士的学术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