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在职硕士学习观形成的因素研究背景

2015-07-13 14:41:32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一般地说,学生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和学生对学习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发展心理学家倾向于强调自我建构的作用,而社会心理学家则重视社会文化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影响。

持自我建构者认为,学生的学习观是个人自我建构的过程,它产生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人建构过程”(Kelly,1955)。尽管人们可能生活在相同的社会和文化团体中,他们也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观念。Nisbett和Ross(1980)认为,个体早期得到的信息是从原始生活材料中获得的一种推断,包括个体对自己、对周围的环境及所处条件进行的推断。当这些早期的推断与以后的解释存在着矛盾或偏差时,便产生了早期经验的首因效应,甚至在与新的信息发生矛盾时,个体的早期经验也不容易改变。Nisbett指出,早期的经验极大地影响了个体最终的判断,这种判断继而变成了不易改变的信念;并将信念的这种不易改变的特性称为信念的持久性现象。Ross(1980)指出,许多证据表明信念是具有持久性的,甚至当信念不再是对现实的正确表征时,或者即便改变信念是很有必要和具有一定逻辑时,个体也很少寻求策略去改变或放弃那些不正确的信念。

持文化建构观的理论家认为,学生学习观是其在接受文化观念的过程中形成的。VanFleet(1979)从MelvilleHerskovit的《文化人类学》中得出,这种文化的传递有三种:文化适应性(enculturation)、教育(education)、学校教育(schooling)。文化适应性指个体在整个生活中所经历的、附带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通过个体的观察、参与和模仿将文化的全部因素同化到个体的世界中;个体通过教育进行直接的、目的性的学习,这种教育途径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其主要任务是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以外的教与学的过程。当个体将他人的思想整合到自己的思想中时,信念便产生了,信念产生后一般是不易改变,除非受到了有意的挑战(Lasley,1980)。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在分析群体和个人的学习观念时都有可借鉴之处,无法只取其一。它一方面表明,在职硕士学生的学习观具有整体共同性,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要求;另一方面,不同个体对信息的整合过程和结果不同,而且不同的个体体验对其学习观念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具有了个体独特性。一言以蔽之,在我们看来,在职硕士学习观念的来源,是自我建构和文化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

学习观是在职硕士学生学习的核心,因此以上有关学习观念的建构理论同样适用于对在职硕士学习观建构过程的理解。针对本个案的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在职硕士学习观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个人学习和活动经验;家庭教育;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