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对策分析

2015-04-11 11:29:44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一)教学基地培养模式

教学基地培养模式是四种模式中评价分值最高的一种,其根本原因是这种模式的生源比较分散,学校对异地办学日常管理较困难,部份合作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难以完全符合工程硕士办学的要求,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单一,导师与学生的沟通较难。但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此种办学模式的社会需求会越来越大。优化此类办学模式使之能适应工程硕士的办学需求是非常必要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加强异地办学点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其次,学校要加大对办学点关键性工作的监管力度,并作不定期检查,如学生课程学习、考核情况,教师的上课情况等;再次,开发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评台进行网络化管理,借助此平台可使学生、导师、校内外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方便和快捷;最后,制作网络课件和开发网络教学软件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二)校内集中培养模式

校内集中培养模式具有日常管理容易、导师与学生沟通较多、办学成本较低等优势,但由于社会散居生源较多,其突出问题是学生攻读学位多为白发的行为,所在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不够。因此,工学矛盾较大,校外导师选聘和论文选题不易落实。采取的措施一是尽量将课程安排在学生工作相对空闲的时候,并进行严格考勤。如重庆大学对校内班的课程就全部安排在周末或长假期问,对公共课实行助教跟班听课制,辅助任课教师考勤和协助教学工作,学生的到课率明显提高。其二,由学院负责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在单位联系,沟通兼职导师选聘和论文开题等事宜,使培养工作更加落到实处。其三,由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召开课题进展或学术讨论会,使学院和导师更好地掌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论文进展情况。

(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该模式是最能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符合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一宗旨的培养模式。从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看,这一模式的培养和管理各环节均已趋于成熟,但工学矛盾、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理论水平尚需加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一是向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作好沟通工作,在学习时问上给送培的工程硕士生提供保障;二是学校要加强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白我学习能力;第三,在入学复试时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的考察,开设能有效提高学生理论基础的基础课程;第四,充分考虑企业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和目的,为企业和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实行“菜单式”选课。

(四)工作站培养模式

通过对四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工作站模式从培养和管理过程来说最为理想,其存在的应届本科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在论文阶段进入工作站后参加课题研究和科研工作的方式得到较好解决。但由于主管部门对其生源和培养高校的限制,使得这种模式无法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式的培养过程与企业结合的长效机制正是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应当追求的最佳方式,笔者认为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长远发展看,应对这种模式给予高度的关注,充分发挥其优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