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培养是提高在职研究生双证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2015-05-17 14:01:37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在不断分化的同时,也走上了高度综合的道路,一大批新兴交义学科、横断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不断涌现。一系列复杂的重大问题和“大科学”项目需要跨国界、跨领域、多学科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科技进步不断突破人类认识的已有境界,学科之问、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问、科学和技术之问交义渗透,产生了众多新的跨学科领域。”随着各学科之问的日益相互渗透,学科之问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犬牙交错、相互融通,编织成愈来愈密集而复杂的网状结构。而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则往往产生于这些网格的结点,那种传统单科独进的发展越来越困难,甚至越来越不可能。学科的交义与综合不仅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而目_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在职研究生双证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深入推进跨学科培养,着力提高在职研究生双证创新能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跨学科培养在职研究生双证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固定不变的统一模式。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国外跨学科培养在职研究生双证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和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创建具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跨学科培养在职研究生双证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进行通盘考虑和统筹兼顾,从在职研究生双证教育的各环节入手,理顺体制机制消除制约跨学科培养的障碍,从而不拘一格地推进在职研究生双证跨学科培养。①跨学科招生模式:鼓励和支持学生跨校、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报考。②跨学科课程模式:打破过于专业化的在职研究生双证培养模式,开设跨学科大学科课程,夯实基础知识,促进学科交义,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培育创新精神。③跨学科平台模式:一是组建实体或虚拟的跨学科研究中心与人才培养机构,以跨学科研究项目带动跨学科在职研究生双证培养,实现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二是建立跨学科公共平台,包括建立跨学科创新中心、跨学科实验室、跨学科网络信息平台等,为在职研究生双证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条件。三是举办跨学科论坛、学术沙龙,营造浓厚的跨学科学术研讨氛围。④跨学科项目模式:在国家和大学层面设立跨学科在职研究生双证培养项目,为在职研究生双证的跨学科课题研究提供资助,开展跨学科团队研究,促进跨学科研究成果的产出、转化和培养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⑤跨学科指导模式:建立复合导师制,健全导师组联合指导制,组织多学科教师授课和指导,充分发挥全体导师的智慧,将导师的学术专长与在职研究生双证学术方向的选择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在职研究生双证有跨部门、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背景和学术经历,以了解最新学术前沿和实际工作所需,为科技创新夯实知识基础。跨学科学位模式:根据在职研究生双证选学相关学科的课程和科技创新成果,授予相应的跨学科学位。开展在职研究生双证主辅修、双学位试点,拓展跨校联合培养,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联系实际的跨学科学位授予机制,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开辟新的渠道。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