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精神培养的作用

2015-01-12 20:17:33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也同样如此,仅仅改善社会、学校和导师这些外在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尊重主体性原则,激活双证在职研究生个人的内在因素,这样才能让外在的条件发挥效用,因此,要实现学术精神的内化,必须注重提高双证在职研究生自身的学术素养。

1、明确学术研究的目的与使命

德国著名的教育改革者威廉·洪堡有句名言:“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场所,而不是职业或技术培训中心,更不是贩卖文凭的机构。”蔡元培也持同样观点,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并不是贩卖学位证的市井之所,也不是向学生灌输固定知识的机构场所,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研究学问的殿堂。因此,双证在职研究生应将大学作为追求真理的殿堂,要明确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在己知领域的前沿边界上进一步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并让它们走出象牙塔,走向大众,把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声音传递出去,通过运用于实践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是局限于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娱自乐,也不是纯粹为个人谋取更多物质利益,更不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集团利益或者实现个人所谓的“价值”而不择手段地裹读真理,弃学术的中立原则于不顾。科学的真谛就在于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勇于承担所肩负的责任,只有当双证在职研究生明确了科学研究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从心底对学术产生一种敬畏之感,才能消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盲目追求功效性的学术行为。

2、树立正确的学术观,端正学术态度

当前双证在职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学术精神的缺失很大程度来源于自我学术观念上的错位,重塑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学术观念,自然也就成了塑造优良学术精神的重点。正确合理的学术观念是端正学术态度,使学术研究顺利进行的思想前提,也是克服种种缺失表现的一把“亮剑”,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重塑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学术观念。

首先,树立全面的学术素质观。作为新时代的双证在职研究生,需要具备全面完整的学术素质观以面对口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全面的学术素质观应包括:对学术价值的正确认识,对学术探索的兴趣以及为之耕耘的科学信念;勇于探索、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求是精神;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团结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作风和研究方法;科学服务于社会的学术理想和学术道德。全面学术素质观的树立是顺利开展现代科研的前提和必需,同时也为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其次,树立强烈的学术自律观。道德维护的根本途径不是靠法律的强制力,而是靠道德主体的自律。双证在职研究生是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承担着社会繁荣和科学发展的重任,更应坚守求真务实的品格,提升自身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坚持学术伦理,维护学术价值,树立强烈学术自律观,它是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自觉的重要条件,对防治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塑造优良的学术精神大有裨益。双证在职研究生应在具体实践中,根据习得的学术规范知识,对自我研究行为进行及时调整,克服自身矛盾,勇于反思总结,自觉抵制、克服和清除研究过程中不道德因素的影响,提升学术自觉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控制、杜绝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最后,树立积极的学术批评观。所谓积极的学术批评观是指在遵循一定原则的情况下,对他人学术思想的怀疑和否定。法国哲学家库辛曾说过:“批判是科学的生命”。积极的学术批评观有助于推动学术创新,提高学术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它不同于学术攻击或者谩骂,而是经过严密逻辑论证后所得出的不同思想,要求批评者自身具有较高的学识和修养。只有态度鲜明、言语中肯、思想精辟、目的明确的学术批评才显得弥足珍贵。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双证在职研究生习惯于以固定的模式看待事物,缺乏提出不同观点的意识和勇气,因而有必要树立积极的学术批评观,在科研中让自己尽可能地多视角思考问题,加强与他人思想间的碰撞与争鸣,克服对有说服力的盲目遵从,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和超越前人。

3、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素养

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是学者们关于科学信息、思想和观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讨论、座谈、展示、实验、发表成果等方式进行。学术也贵在交流,所谓“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后我们就有了两个思想”②,它不仅是学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也是激活思想、启迪思维和培育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双证在职研究生应当把握好以下两方面的交流学习。

一方面,主动与老师交流。老师是学术上的先行者,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与他们多交流必定能使自己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少数双证在职研究生较少或从不联系导师,更不会与其它老师作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进步。因此,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双证在职研究生应该克服害羞、害怕心理,把导师当作“朋友”、“引路人”和“支持者”,主动地找导师汇报、沟通、探讨、交流,让其及时掌握自己的研究动态和进展,了解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交流探讨中获得帮助和灵感。同时还应抛弃门户之见,向其他老师请教,吸取其它老师的长处,听闻不同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学术兴趣得到提高,老师们的研究风格和学术作风也得以传承和揉合。

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校外学术活动。正如溪水只有汇入长江大河才能走得更远一样,作为刚刚踏进科研大门的双证在职研究生而言,需要做的是积极融入学术圈子之中,而不是闭门造车或者井底观天。在学术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都在如火如茶地展开,双证在职研究生应该充分把握这些机会,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国际性的相关会议,增加与知名学者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从而开阔眼界和拓宽思路,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让今后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同时自身学术素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未来学术中坚力量的双证在职研究生,在社会深刻变革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迅速改革的形势下,他们的学术精神现状既呈现出积极地一面,也存在着缺失的一面。积极地一面表现在:当前双证在职研究生对专业多数表现出明显的兴趣爱好,对研究多数表现出良好的团队意识,并对论文有着一定的质量要求。而缺失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双证在职研究生求学动机功利、学术道德失范、创新动力不足以及奉献意识淡薄。这些缺失的方面己影响到当前双证在职研究生对学术精神的认真与坚守,若不加以重视,将严重影响我国未来学术的健康发展。当前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精神的缺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着社会大环境的冲击,比如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也有着高校小环境的影响,比如部分导师的不良示范和高校学术精神教育的欠缺,同时也存在双证在职研究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比如对学术研究的认识不清。这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以及多元而复杂的成因,使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成为一项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作。尽管如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注重相关理念和机制的树立和完善,通过不断努力,尽可能从多途径多角度地进行培养工作,相信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精神的状况必将得到改善和提升。这将对我国创新型体系的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并促进双证在职研究生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另外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本人的学识和科研能力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对于许多问题的研究和论述还很肤浅和有欠周详,文章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一是所选样本局限于江西省三所不同类型高校的483名双证在职研究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二是双证在职研究生对学术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动态过程,应该跟踪特定对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三是本文仅对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机制和途径进行了较为初步的探索,部分培养措施略显宏观,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还有所欠缺。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加入到相关研究的队伍中来,让具体的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为高校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