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职博士培养模式的改革若干思考

2015-04-16 14:52:27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提高在职博士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改进培养模式的角度讲,应注重以下儿方面的改革。

1、树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培养观念

观念支配认知、制约行为、影响政策。当前我国在职博士生创新能力不强既与传统的培养模式有关,也与在职博士生培养的体制、政策,以及多层次主体的认知和行为相关,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培养观念。因此,要改革培养模式乃至培养的体制与政策,必须首先破除重物本轻人本、重继承轻创新的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在职博士生培养观念。以人为本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生为本”,也就是要把促进在职博士生的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白由与尊严作为一切培养活动的出发点,让在职博士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创造的幸福,体验到人生的价值。二是“以师为先”,也就是要认识导师的劳动价值,尊重导师的学术白由,关心导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导师创新的智慧和才能。创新为魂就是要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在职博士生教育的根本取向,并在这一取向支配下确立新的目标观、质量观、课程观、方法观与评价观。

2、突出创新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

创造性是人们普遍具有的潜能,开发创造性潜能是教育的真谛。在职博士生教育处于教育的最高层次,更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国对在职博士生的要求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从这个条例中不难看出,我国在职博士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且应该看到这只是对在职博士生培养目标的一般性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培养在职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意义,把在职博士生创新潜能开发问题摆到更突出的地位。充分开发在职博士生的创新潜能,既是在职博士生教育的首要目标和终极追求,也是衡量在职博士生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3、构建能有效激发创新的导师队伍

导师的学识、人品、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在职博士生的学术成长。当今,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就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队伍。因此,要以导师的创新水平为依据,健全导师遴选与考评制度,以保证每个导师的高规格,并激励导师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角色,如从“指挥者”、“老板”转变为“协助者”、“促进者”等。在进一步完善“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合作导师制”,采取“个体和导师群体结合培养”或“团队培养”模式,同时以明确的科研项目为依托,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学科交义,以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在培养在职博士生中的作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在职博士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改进培养对象的选淘制度

改进招生制度,首先是不再把分数作为录取的惟一依据,应将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前期成果、入学资格考试、面试等相结合,要强化复试与面试,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人文素养、科研意识、治学态度、事业心、责任感,尤其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考察。其次要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因为这些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是一次考试能完成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问的接触和了解才能完成。进一步完善淘汰制度。要针对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制定较为具体的质量评价标准并严格执行,以加大中期筛选的力度,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学生,以激励学生不断拼博和进取。

5、改革现存的培养方式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改变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专业知识或研究方向的局限性,在注重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加强跨学科课程的学习;重视激发创新潜能的课程教学与方法训练,培养学生为真理而求知的热忱,增强探究和创新的白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改革教学方式。突破“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考学生背”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研究型教学,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多采用“讨论式”,使师生围绕主题进行交流与互动,把问题的提出与方法的探讨、知识的获得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三是改革指导方式。导师要努力营造师生平等、关系融洽、学术白由的氛围,定期座谈,倾听学生的想法,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效;带领学生参与白己的课题或鼓励他们参与其它实践课题,为他们展现聪明才智搭桥铺路;设立在职博士生学术论坛,引导他们白主开展研究活动,促进他们之问的学术交流。四是改革学位论文方式。选题是学位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强调在职博士学位论文要敢于探索未知的新领域,使研究具有高起点;敢于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有突破的问题,使研究具有高价值;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或研究很少,参考资料少的问题,使研究具有高难度。这种具有三“高”特点的选题,能唤起创新的热情,激发创新的潜力,产生创新的成果。同时,鼓励在职博士学位论文与研究项目相结合、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最后,要健全校、院系、专业和导师多重责任制度,层层把关,严格评审制度和答辩程序,确保在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五是改革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参与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使管理重心下移,提高效率。

6、完善有效激励的评价方式

首先,应根据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突出对学位论文创新性的要求,制定适合各学科的在职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对评价指标的内涵、评价等级和权重作出明确的界定,以改变多学科共用一套评价标准评价的状况,减少论文评价的模糊性,增强评价的可靠性。其次,针对目前论文评审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论文评审制度,主要措施是改公开评审为匿名评审,亦即“双言制评审”,制订严格的答辩程序,切实按照评审标准完成对论文的最终评定,以确保评审与答辩的客观公正性。其三,健全全校性在职博士生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按学科门类分设督导评估组,由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富有培养经验和高度责任感的退体教授组成,采用抽查方式,加强平时对在职博士培养各环节工作的检查与考评,把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密切结合起来。其四,建立同时注重学科内部评价与外部相关部门评价的全面评价体系,以适应在职博士培养目标多元化的要求,充分听取用人单位,尤其是非大学用人单位对在职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意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