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博士招生制度需完善 培养优秀人才

2014-10-15 11:39:02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博士生教育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博士生教育的核心问题和目标是要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科学研究人才。招生工作是保证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入学考试则切实关系考生利益,是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招生工作管理,规范入学考试,坚持惟才是举、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方针,选拔优秀人才。

在职博士招生制度需完善 培养优秀人才

 
1.加强学科建设,优化招生专业结构
 
学科是高等学校专业的核心,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水平与研究生培养规模及其质量密切相关,学科建设是一项具有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一所高等学校学科布局越科学,建设层次越高,说明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对考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对社会有较强的提供高科技尖端人才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备博士研究生招生载体,必须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博士生培养基地。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修订后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该目录在1990年下发的原目录的基础上规范和理顺了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了二级学科。与原目录相比,新增了管理学学科等门类,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增加到12个,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8个,二级学科由原来的654种调整为381种[5]。增加的一级学科主要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修订后的专业目录有利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进步。过窄或过于呆板的研究生教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科建设的管理可分为战术性管理和战略性管理两类。战术性管理主要关注学科短期的局部发展和日常事物问题,战略性管理主要关注学科的长期整体发展的方向及策略问题。学科建设需要战略管理,需要成熟明确的学科建设战略,突出学科发展个性及特色,增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好的战略需要具体实施,制定先进的学科建设战术管理方案,重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育,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构建学科战略性管理的基础平台。学科建设的管理应使战略性管理与战术性管理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之路。加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指明了方向,同时博士生的培养也会促进学科建设的加强。
 
2.完善招生管理制度,做好自主与自律
 
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特点是自主性强,国家赋予招生单位充分的自主权,招生单位就应该用好国家赋予的权力,制定适于招生单位及生源特点的招生管理文件,完善招生管理制度,保证在招生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文可依。
 
在博士生招生工作中,博士生导师是招生工作的主角,招生单位在制定招生文件时要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充分尊重和采纳指导教师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协调招生管理部门、招生院系和导师之间的关系,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招生工作。
 
目前,招生单位积极开拓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我们应明确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选拔方式,并依据不同的选拔方式制定相应的选拔政策和评判标准。学历博士生招生的选拔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公开招考,是指招生单位面向社会招生,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并组织入学考试,从考生中择优选拔的方式。公开招考的办法由招生单位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订。②提前攻博,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尚未进入论文阶段或正在进行论文工作的在学硕士生中选拔博士生的方式。③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新入学的硕士生中遴选出具备硕博连读条件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后,确定为博士生的方式。④直接攻博,是指在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拔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非学历博士主要是指部分学校招收的论文博士。以上各种攻读方式均须参加选拔性考试,考试的组织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招生单位应既充分发挥教育部赋予的自主权又要加强自身管理,客观公正地制定及完善招生文件。
 
3.规范入学考试,做到程序公正
 
目前,博士生入学考试一般为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表现为2段制即初试和复试相结合。初试一般要求测试3门科目,即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为高水平选拔考试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其测试内容应涵盖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知识面狭窄的考试不足以全面地考察报考者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在博士生招生考试中,主要由博士生导师设置考试科目,科目设置较狭窄,试题种类繁多,试题可比性差,造成录取标准难以衡量和统一。在一些招生单位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出现同一专业不同导师或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课都不同,有的甚至科目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同,基本上是按照导师来设置考试科目。博士生导师负责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命题工作,尤其对于1年2次招生或采取多种招生途径选拔的单位,导师每年需要花大量时间忙于命题,不但容易导致命题内容的重复或造成命题质量的下降,而且导致招生成本的增加。
 
博士生培养的主体是博士生导师,他们在选拔博士生时具有主动权。招生单位应积极发挥主体的主动性,严格把好博士生培养的入口关。许多专家认为,在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中应该按照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按二级学科设置专业课。同一学科的导师组成命题组,提高命题质量,增加命题效率,节约考试成本。
 
规范博士生入学考试,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入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规范入学考试办法,初试中在保证试题质量的基础上,充分考核报考者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初试与复试并重,初试复试并重是指通过初试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能否最终被录取应取决于复试,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一定不能录取,而不是简单的初试与复试成绩综合后决定录取。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对考生进行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测试,初试与复试并重可以充分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博士培养的潜能。
 
招生考试的进行应保证流程和办法的规范,在保证初试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也应注意复试中程序公正原则。复试中程序公正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程序参与原则,又称“获得机会”原则:当事人应当有充分的机会富有意义地参与复试过程,并对结果的形成发挥其有效的影响和作用。②程序中立原则:考官应在各方参与者之间保持一种超然和无偏袒地态度,不得对任何一方存有偏见和歧视。③程序对等原则:考官在复试过程中给予各方参与者以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各方的权益和机会予以同等的尊重和关注。④程序理性原则:复试过程不仅合法,而且应符合理性。只有合理的程序才能有合理公正的裁判。⑤程序公开原则:研究生复试应公开进行,消除当事人对复试的不安定感和不信任感,同时也加强对考官的监督。⑥程序维持原则:这是关于复试与招生效力设置的一项程序公正标准,招生行为一旦生效要尽量维持其效力,不能轻易否定其内容。
 
4.坚持多元化选拔,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核
 
多元化选拔是除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外,尝试其他选拔博士生的方式,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我们可以根据生源状况,综合运用确定本科应届生直接攻读博士、在读硕士生硕博连读和部分硕士生提前攻博等方式来选拔优秀的生源。
 
在生源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推广论文博士的招生。“论文博士”招生工作的开展可以拓宽博士研究生招生渠道,挖掘优秀的博士生源,丰富和发展博士招生的内涵,使一些优秀的在职人员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相信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论文博士最终会成为学历博士的有益补充,相关的报考资格、入学考试、培养及学位授予等问题能够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