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构成

2015-03-13 14:01:1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从不同层面看,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宏观层而是指由国家关于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政策、措施所组成的培养体系;中观层而是指高校、科研院所等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关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模式;微观层面是指各培养单位(如高校内的院系)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整合相关资源,针对具体专业制定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和控制。

本研究所讨论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主要侧重微观层面的培养机制,讨论高等学校中跨学科组织作为主体的跨学科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它不仅包括培养单位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同时也包含学校国家等外部因素影响。

对于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构成要素,很多学者都做了界定(胡玲琳,2004;刘献君等,2008;来茂德,2008;钱诚等,2009 )。我们可以对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要素的组成加以简要的总结:培养机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招生制度、课程教学、科研训练、质量控制等。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所涉及的各要素的运行依据。它是指在通过培养过程后在职研究生在知识水平、科研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以自身条件为基础,所制定的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需求状况。

招生制度。招生是培养过程的起点。招生制度主要规定了在职研究生入学的基本标准和基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国在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的增长对在职研究生招生制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如何保证生源质量已经成为在职研究生招生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是在职研究生提高知识水平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在课程选择和设置方面,培养单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在职研究生提供所在研究领域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在职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生教育的显著标志。在职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努力通过科研项目与课题为在职研究生提供系统而充分的科研训练机会。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调控性因素,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围绕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对培养过程中各环节进行价值判断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断。同时,质量控制还应对培养过程进行控制、反馈和调节。通过反馈调节。促进各环节要素的优化组合,以提高培养质量。培养考核的范围涉及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学位管理等在职研究生培养相关的各个环节。

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是结构范畴和过程范畴的统一。培养目标是培养机制的中心,各要素间的优化组合均是围绕其展开的;招生制度是买现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教学及科研训练的保障前提;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则是培养机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培养机制的框架。可见,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就是根据社会需求构建一定的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入学制度选拔毕业生入学,通过课程教学、科研训练等过程培养要素的优化组合,培养训练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质量控制要素保证各环节的质量。

对于跨学科在职研究生来讲,跨学科组织是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组织单位。除了跨学科组织内部的培养方式、质量评价等因素外,跨学科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围绕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在职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跨学科组织同其所处的高等学校及整个社会有着密切的信息与资源的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日益复杂的科技、社会问题需要大量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及其内部的跨学科组织根据社会的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跨学科在职研究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并以其为标准指导跨学科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活动。通过招生环节,本科毕业生由社会经过高等学校进入跨学科组织,学生在跨学科组织内部经过一系列的培养活动,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后进入社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