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教学应德才兼顾塑精英

2015-06-17 15:05:07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德才兼备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目标,象征着德与才和谐、完美的统一,是人类对自身人性发展的完美诉求。德,即道德,主要就做人而言,是指依靠内心的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来维系的,对善恶的认知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才,即才能,主要就做事而言,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身上反射出的出类拔萃的实践方法和能力。

在社会的大系统中,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不断实现着人类对完美人性的诉求。虽然各类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上各有不同,但宗旨都是以“人”为终极价值追求,即把人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这种大写的人,不仅要具备发展与创新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具有做人的德行。“德”与“才”,乃是人之为人最为根本的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无“德”必定成不了好才,而无“才”,德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因此,任何阶段和类型的教育,都必须在人才培养上做到德才兼顾,在“德”的基础上,引领“才”的卓越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英才。

在职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其培养的是社会各领域的精英人才。这种“精英”的定位,对于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研究生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注重的不再是个性发展,而是个性的充分发挥与张扬;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专业领域内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不再以通识教育为主,而是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为核心。总之,在职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了“才”的高层性与专一性。然而“才”必须以“德”为前提、为保障,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才能服务社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①德,以才为资,才具有现实意义;才,以德为帅,才能造福社会。所以,对于在职研究生教育而言,在培养学生成为卓越之“才”的同时,更要强化其做崇高之人。

(1)做人

做人,是成才的根本,也是做事的前提。做怎样的人,会决定其所做之事的性质。所以,对于教育而言,引导学生高尚“做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走在“做事”教育之前,进而让学生在美好人性的引领下,尽善尽美地做每一件事。做人教育,贯穿于小学、中学、乃至于大学,其目的都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小学、中学阶段的“做人”教育,侧重的是对学生基本思想品德,即爱祖国、爱人民、讲道德、守纪律等方面的熏陶和强化。大学本科阶段的“做人”教育,侧重的是对学生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的诱导和培养。而在职研究生的“做人”教育,侧重的是让在职研究生在领悟做人真谛的同时,不断追寻、实现做人的价值,在实践中养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崇高的学术品格和坚定的人生理想。

导师与在职研究生的关系,较一般的师生相比,更加密切、直接和个性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多是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导师要充分利用其对在职研究生具有的重要影响,在教学中不但育“才”,更要自觉育“人”。让在职研究生在“知”与“懂”的前提下,做到知行统一,历练崇高德行。

首先,导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在职研究生的意志品质,引领其做自律、自强、自信之人。自律,即要求在职研究生做严于律己之人。一方面,在职研究生作为心理发展成熟的成年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物欲、金钱的巨大诱惑,他们很容易变得浮躁,甚至是滑向道德的边缘。导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使其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自觉排除身边一切低俗的诱惑。另一方面,在职研究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各领域的高层人才,他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并自觉养成在严于律己的习惯,才能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因此,导师要时刻督促在职研究生,在自我监督、自我负责的学习中,养成顽强的自律品质。

自强,即培养在职研究生做自强自立之人。“自强自立是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永不懈怠的精神。”②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尽磨难,却生生不息并不断繁荣、强盛的内在动力。古语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自强自立之人,在困难面前不会低头,在逆境中会变得更坚强、勇敢,能不断超越、克服自身的不足,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现在的在职研究生,大多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而且多数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独生子女也有相当的比例。他们虽经历过无数的课堂考试,却很少经历过生活中的真正磨难与挫折,致使不少在职研究生耐力、毅力都很弱,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拈轻怕重的心态。因此,在教学中,导师要有意地磨练在职研究生的坚强意志,尤其是学习上出现困境时,导师决不能代办,而只能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在困境中,学会坚强、独立地面对问题。

自信,是在正确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身能力所持的一种肯定的心理状态。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使人产生巨大的驱动力,推动人积极进取、勇于向上,进而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从容、坚定地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机遇。在职研究生作为高层创新人才,他们所要从事的,将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领域骨干或是高层管理等繁难的工作。而这些工作首先要求的,就是从事者必须有一颗充满自信的心,只有敢于在崎岖的山路上,自信地奋力攀登,矢志不移、锲而不舍的前进,才能踏上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制高点。所以,导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肯定学生、相信学生,并以自己人生的成功经验,激励学生勇敢地选择奋斗目标,做一个充满阳光与活力的、自信的强者。

其次,导师要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学术品格,引领其做谦虚、团结、诚信之人。谦虚,是指一种不自满,能虚心倾听别人见解,并不耻于向人请教的心态。谦虚,不是自卑,而是一种不自满的状态,是推动人不断学习、进步的动力。教育家卢梭曾说: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知“不足”,然后才能知“困”,才会努力进步。对于学术研究更是如此,“当一个人在学术上再也找不到不足或缺点时,学术上就再也不可能进步,当一个人在做人方面再也不谦虚谨慎时,大概这个人只能走下坡路。”①在职研究生导师,在科研实践中,要以身示教,以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感染、熏陶学生谦虚为人;要以教学相长的理念引导、强化学生虚心为学。导师要让学生懂得,在学术上,谦虚实质是对真理的一种敬畏,是为了更好地追求真理。

团结,是人与人之间互助协作的前提。生活在“大科学”时代,合作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任何个人、民族、国家,都需要在协作中互相吸取先进的精神与物质文明,以求得到相得益彰的结果。作为培养未来各领域高层人才的在职研究生教学,必须把对在职研究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科研团队中塑造高素质人才。因此,导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营造活泼、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鼓励学生相互切磋、交流和帮助。让学生在共同的进步中,看到团队的力量、体会合作的重要,学会融于集体,进而做一个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人。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指一个人真实无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品质。人,因“诚”而善、由“信”而美。“诚信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一切德行的基础和根本。”①在职研究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能否以“真”为导,诚信做人,决定着我国高层人才的基本素质和对社会应有的价值。因此,导师必须不断强化学生讲“诚信”、做“真人”。首先,导师要严厉杜绝学生任何形式的学术欺骗,不断向学生强调基本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肃处理学生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学术票」窃在本质上与小偷没有区别,而且比小偷的后果更为严重。“学术欺诈和不端行为会把科学研究和科研人员引入歧途,造成时间、精力、金钱上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名义扫地,甚至身败名裂。”②其次,导师要通过学术诚信,引导学生做“真”人,使其在“君子坦荡荡”的人生信念下,历练成诚实守信的高素质人才,实实在在地创造新知,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做事

做事,是成才的关键,也是做人的价值体现。高素质人才,包含“做人”与“做事”两方面的卓越发展。会做事却不懂做人,将成为社会的“歪才”,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而只懂做人不会做事,将成为社会的“废材”,对于社会的发展毫无意义。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兼顾做人、做事两方面,在做人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做事”能力的培养与磨练,进而真正树“人”成“才”。

做事教育,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其核心任务和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种能力,使其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曾指出,“学会做事,除了继续学习从事一种职业外,从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必须获得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其能够应付各种情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阶段的教育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给教育者传授在未来几十年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而是尽可能地培养受教育者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对于处于教育体系顶端的在职研究生教育而言,能力的培养仍是其“做事”教育的核心。只是这种能力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它表征的是各领域精英人才的智能水平,进行的是对环境的积极改造和应用,而不是消极的适应。因此,在职研究生的做事教育,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使受教育者做事的思维、方法、技巧得到最大的训练,使其具备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技术活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管理工作的能力。

首先,在职研究生教学要注重培养在职研究生勤奋、踏实的做事态度。勤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纵观古今中外,凡是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勤奋刻苦的人。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所谓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数学家华罗庚也曾有言: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职研究生作为精英学子,也必须具备勤奋刻苦的做事态度,才能在艰难的科学之路上,取得优秀的成果。否则,光凭一点灵气和方法,或是耍小聪明投机取巧,也只能是见到一点急功近利的效果,而无法抵达真正的成功。导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言传身教,不断强化、养成学生勤奋刻苦的做事习惯。踏实,是做好每一件事的保障,指做事时体现出的稳重、扎实、专心和持久的心态。在职研究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都是己经涉猎社会的成年人。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他们似乎有着更大的诱惑,也因此使他们更容易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然而,在职研究生教学的“研究性”,又要求在职研究生必须能够踏踏实实地稳下来专心学问,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因此,必须力戒在职研究生“轻’夕、“浮”、“躁”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专心致志、目标明确的做事习惯以及坚忍不拔、注重细节的做事心态,进而逐渐树立在职研究生踏踏实实为学、实实在在做事的信念。

其次,在职研究生教学要强化在职研究生严谨、科学的做事方式。严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它要求每一位学者都必须认认真真、严肃负责地对待每一项调查、研究和实践。能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刻苦,最终以真实的数据反应现实、把握客观规律。在职研究生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们不仅是学生,同时也是科研参与者和后备军。因此,在在职研究生教学中,可以原谅学生研究经验上的不足,甚至是失误,但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处处咯守学术规范,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科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揭示、实践真理的事业。科学的做事方式,就是指用最符合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的做事过程。对于处于金字塔顶层的在职研究生教育而言,学生所做之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或技能训练,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术探究和科研实践。对于在职研究生来说,能否掌握科学的做事之法,不仅关系到其学业的顺利与否,还会影响到其科研能力的养成。因此,在在职研究生教学中,必须通过导师的实际指导、科研讲座、科研方法课等形式,加强在职研究生做事的科学性。

最后,在职研究生教学要加强在职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更是高层人才的核心素质。创新精神是指善于用新思维、新视角提出、思考问题,敢于用新方式、新思路尝试、解决问题的做事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在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职研究生教学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养成的教学环境,在尊重学生研究兴趣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并培养其大胆创新的做事精神。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类的所有认识都来源于实践,也将最终指向实践、服务实践。对于个人而言,实践是能力的最好体现,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在职研究生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精深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各种实验、实践现场,历练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将在职研究生培养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社会所需人才。

做人做事是为人的两方面,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做人是前提,指向人的道德层面;做事是关键,指向人的能力层面。对于以精英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在职研究生教育而言,在培养尖端之“才”的同时,更要重点以“德”为依托,确保我国高层人才的正确走向。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