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培养在职硕士,企校双方受益

2014-02-26 11:13:35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实行大批量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使企业就地培养一批科技骨干,锻炼了一支副导师队伍,解决了一些企业生产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证明了他的可行性、应用性、实效性。下面就有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老师为大家分析一下,双导师制培养在职硕士企校双方受益的方法。

1 缓解了企业、高校、个人三方矛盾

培养在职再程硕士研究生的首要条件是学生的选拔。目前企业都实行岗位聘任制,长期脱岗就被例为转岗人员,按本岗一般中级岗位计算,每年个人经济收入至少要损失1500元,三年就是4500元,而且长工资无份,因此无人愿去。而双导生就近短期脱产,个人损失可大大减少,更多的科技骨干顾意去学习。其次,如果研究生完全在校就读,许多课题与企业联系不大,解决不了企业中存在的间题,而双导生带着企业的课题进校学习,为企业解决一批实际问题,使企业立见成效.本钢首批双导生毕业完成了28项课题,其中七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全部实施每年可为公司创效益3905万元。最后,高校研究生培养数量的增加,势必带来选题、经费、导师等一系列困难,而双导生多一名现场副导师,可减轻正导师压力,研究课题由企业选择,高校审定、经费由企业支付,缓解了高校的困难。使高校、企业、学员三满足。

2 可使企业、高校优势互补

高校即是教学基地,又是科研中心,在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师资力量方面占有优势;而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大量的工业实验场地,实践经验丰富的副导师,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双导生来自生产一线,服务于生产一线,其培养过程,刚好发挥企业与高校的各自优势,起到扬一民避短的作用。如双导生原选定的30项课题予算经费需69.2万元,后来充分利用企校各自优势,采取有偿服务,以旧代新,多方筹助等方式,仅用近24万元就完成了全部项目。过去企业有许多科研课题、生产难题,往往找不到协作单位,而今双一导生成了中介人,与高校共同开发,利益均等.如二钢厂转炉引进日本一套自控装置,因未购买软件和其它原因,一直闲置无人问律,钢研所双导生段晓钢选择了"转炉排烟罩外引水位自动调节"的课题,与正副导师一起利用东大的实验设备,二钢的工业场地:完成了这项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东大的导师多次来本钢讲学,一些项目由东大的实验室搬到生产现场,本钢的一些难以开发的高新研究项目搬到了东大实验室,直接服务于生产,缩短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周期,形成了集教--科--产于一体的新型运行机制。

3 建立了企校长期合作的纽带

双导研究生来自生产一线,毕业后又回到生产一线,生产一线的难题他们心中有数.经过在校的系统学习又掌握了本专业以及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发展情况,这样无形中就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起到了纽带作用。

首批双导制毕业生,如今已有9人担任技术科长,设备厂长、主任等行政职务,他们的副导师也大多数为厂长、总工、科长等行政职务,因此在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决策权力。从而,为东大导师来本钢选择课题,排安学生实习,讲学,推广成果,建立工业实验场地等,都提供了诸多方便。

企业是商品生产的基地,设备不断更新,产品不断开发,使企业存在着大量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双导生带着企业的课题走进了高校,同时也从导师的教诲中和图书馆、档案馆的资料中,发现了许多企业很有应用价值的专利和成果,尽量把他们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加速了课题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如双导生发电厂技术科长王文言,回厂后仅仅两年时间就利用东大的有关信息与同志们合作搞成了五个项目,全部实施后可为厂创效益214.7万元。

总之双导研究生的培养,发挥了高校的科研优势,扬长了企业的应用实力,使企校双方都受益。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