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经济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管理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
专业代码:120300
一级学科: 管理学类   二级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

2014-12-09 22:14:37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三个要素。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按照现代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培养具备较为深厚的管理学、经济学、农林科学理论知识以及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深刻理解本领域前沿理论,熟练掌握英语、计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业生产技术等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方法与技能。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必须经过完整系统的科研训练,能够独立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并取得相应的科研成绩和创新成果,具有进一步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继续深造的专业基础和能力。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胜任农林企业、政府机构的相关管理工作,以及从事管理学、经济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竟争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秉

1、课程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4部分组成:通识类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另外再加上实践教学内容,构成了培养方案的全部内容。

这样的课程体系强化了学科基础,强调了人文素质,突出了科研训练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其突出特点是:(1)加强通识类课程模块的建设,达到“宽口径”的目标。该模块强化了英语、数学、计算机以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美学等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学时一占到总学时一的45%o(2)加强学科大类基础课模块建设,达到“厚基础”的目标。该模块设置7门经济管理类基础课重点建设,给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奠定一个坚实的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目前这7门课程在学院所有专业开设,学院加强了该模块课程建设,7门课程全部建成了校级精品课程,其中3门是省级精品课程。(3)加强选修课模块建设,达到“高素质”的目标。设置大量专业选修课,鼓励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跨专业选学课程,给子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从自己实际出发选修课程的更大空间,提高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4)同时一,加强实践教学模块建设,达到“强能力”的目标。重新优化组合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了实践教学组织方式,以提高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院专门拨出经费支持教师开展教改研究,2009年4月至2010年底学院召开了4次专业建设研讨会,全院教师积极参加,会议交流教改论文成果70多项(篇),正式发表近30篇,主要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行了研讨。

(三)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核心,包涵着创新意识的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分析长期以来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剖析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的教学特点,将创新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个整体,选择从实践教学入手,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完善,形成了“项目管理方式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验项目+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论坛”的“三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将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将教师与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将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很好的结合、组织到一个系统中,集中了各方面的教学科研资源并达到优化配置,取得最优的人才培养效果。

1、“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方式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自2007年开始,从校内模拟实习实验、校外实践教学(传统的实习)两个方面大胆改革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实行传统模拟实验方式与专业技能竟赛相结合。与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合作,每年举行一期股票、期货模拟大赛,选择一个月20个交易日,让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用模拟资金进行实时一股票、期货交易,大赛结束后根据每个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的投资收益进行评奖。这一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很好的实习效果。另外,还先后开展了会计知识大赛沙盘比赛等经济管理专业技能竟赛。

校外实习,过去是以课程为中心来组织,它适应于认知性、验证性实习。现在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传统的实习组织方式处处显得很不适应,而且从实践教学组织的实际情况看也确实满足不了当前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来培养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实践教学,让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研究问题本身的要求选择实习单位与地点,集中有限的实习经费展开校外调研。这样的改革,既顺应了实践教学目的要求的客观变化,也有效的解决了实践教学面临的经费不足,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的客观问题。

以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实践教学,由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选择研究题目,各系负责组织教师进行评审,对于通过评审的项目,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安排指导教师。或者一学院先安排指导教师,由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共同选定研究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深入社会第一线展开调研,教师不用全程带队指导,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广大教师在校内上课与外出带领实习时一间和经历上的矛盾,也解决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

基于项目管理方式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的核心内容是管理制度建设,具体包括实践教学项目中报、评审、立项、运行管理、总结、交流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按照项目管理的规范,一般包括4个步骤:第一步: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选题,启动项目。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由选题,也可以根据学院及导师的科研任务选题,填写选题报告。学院组织专家对选题进行学术论证,通过论证后初步立题。第二步:制定详细研究计划。通过学术论证的选题,由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做出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具体的研究内容、进度安排、经费使用计划等,学院审核批准后正式下达任务,安排实践教学经费。第三步:研究项目的实施。根据研究方案,实施研究项目,同时一学院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检查、控制,保证研究项目按计划完成。第四步:项目总结交流。对于完成的项目,在每年的11-12月份进行研讨交流,在各系、专业交流的基础上,学院于每年年底举行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创新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表彰优秀成果。

2、鼓励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积极参与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

根据培养方案,以项目管理方式组织的实践教学主要在大三学年结束后进行,为了尽早让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参与创新能力训练,作为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学院建立了国家级、校级和学院级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体系,鼓励大二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开始全面介入创新项目训练之中。

2007年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获得1项国家级、3项校级、7项院级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通过2008年各个项目的实施,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现在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本科生每年承担的国家级、校级、院级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近20项,参与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超过70%。

3、切实搭建了一个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起飞的平台

基于2007年国家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国家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总结2007年各级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以及2006级、2007级本科生项目管理方式实践教学的成果,学院成功举行了首届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从2008年9月份开始征集论文,12月初从征集的47篇论文中组织专家评审,选出20篇论文进行学术交流,12月13日“经济管理学院首届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术论坛”隆重举行。论坛进行过程中,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热情高涨,专家点评精彩,师生积极互动,整场论坛精彩纷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效果。论坛得到了学校及有关处室的高度重视和赞扬,之后每年一届的论坛己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规模和水平在逐年提高。

“经济管理学院大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学术论坛”是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展示一年来的学习研究成果的舞台,也是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与不断改良、进步的阶梯。农林经济管理在职研究生从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锻炼。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