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美学在职研究生在线咨询
  • 管理专业
  • 同等学力
  • 在职硕士
  • 在职考研
  • 在职研
    证  书:
  • 结业证
  • 毕业证
  • 学位证
授予学位: 哲学类硕士学位
专业名称:美学
专业代码:010106
一级学科: 哲学类   二级学科: 美学

美学在职研究生教学解构策略的具体实施

2016-05-20 15:32:54  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字号:

巴尔特认为“解构活动包括分解和重建的表述两项典型操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分解与重建两项“解构”操作,可通过清泻与擦除、体验与细读、盲视与洞见、增补与表述等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美学在职研究生教学解构策略的具体实施。

清泻与擦除各种既定审美观念是学习主体在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之间进行转换的前提条件。“美学的门径最终在于我们自己的审美经验,只有净化经验,我们才能再次打开美学之门。”打开美学的门径,不仅需要净化审美经验,还要擦除前美学意识、清泻前审美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排斥心理,唤起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接受与阐释前人的审美经验。这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

审美体验与文本细读是学习者了解、掌握与阐释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审美体验让学生“知其然”,那么文本细读则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没有对艺术文本的审美体验与心理感知,不进入美的境界,学生无法领略艺术品的魅力,也不能理解抽象审美理论内涵。美学教材是审美体验的系统化、理论化和文本化表述。学生对抽象的教材文本的细读,是对直观的审美体验解构,所谓“理论是即解构”。这种解构是必然的,“批评的洞察力不可能离开文本的阅读而被证实”。所谓“体物而得神,视物而得意”。强调个体性、身体参与和虚静的审美体验与强调延异性、独立性和意义撒播的文本细读是都是排除外在力量的干预。不同之处在于审美体验的对象是艺术文本,文本细读的对象是美学教材——审美体验经验化、理论化的文本。审美体验是艺术文本的把握方式“细读”会破坏艺术的魅力;文本细读是一种把握理论文本的方式,“体验”只会让理性存在停留于感性状态,无法共享。

盲视与洞见是学习主体在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之间相互转换的重要环节。盲视,指学生在自身审美体验与前人审美经验之间的相互疏漏、忽视或隐藏;洞见,指学生在纯粹体验或纯粹经验中洞察了文本所没有表达或者作者无意表达的。盲视与洞见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张力关系,“就像阳光隐蔽在阴影中,或者,像真理寓于谬误之中”。“盲视”是“洞见”的开始,“批评家对于他们自己的批评的假设产生最大盲视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获得最大洞见的时候”。

表述与增补是学习主体在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之间相互转换的成功标志。表述,指学习者将审美洞见以流利的口头语言或准确的书面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表述,是审美体验与文本细读的“印迹”。“言说是我们一切行为和思想的指南。”增补,是审美体验与文本细读的内驱力,学习者的表述既是对美学知识的理解与阐释,也是对美学话语的补充与完善。

上述解构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不同。清泻与擦除是为了设置引起美学在职研究生注意的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围绕“入境”与“生情”展开。审美体验与文本细读是为了激活学习过程、呈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围绕“味象”与“激思”展开。盲视与洞见可用于教学效果的评估,美学理论与知识洞见的愈多、程度愈深,愈能证明美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围绕“悟理”与“创意”展开。表述与增补是美学教学成果的体现,学生对美学教材的差异性表述,正是差异性阅读与阐释的结果。教学策略围绕“言说”展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2024在职研究生千货攻略

  • 上班族必选8个专业
  • 一年备考《时间表》
  • 我的“上岸”分享
  • 院校简章一览表
  • 在职研真题解析
  • 在职研政策及内幕
一键领取

注意:打开微信授权后 免费获取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